【新 材 料】中子探测器关键技术和器件实现国产化(2023-10-18)
10月18日,新华网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获悉,近日,中国散裂中子源探测器团队成功制备出高性能大面积碳化硼薄膜,实现了中子探测器关键技术和器件的国产化。据了解,此次制备出的碳化硼薄膜样品单片面积达到1500毫米×500毫米,薄膜厚度1微米,全尺寸范围内厚度均匀性优于±1.32%,是目前国际上用于中子探测的最大面积的碳化硼薄膜。该样品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磁控溅射大面积镀硼专用装置制备。...
10月18日,新华网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获悉,近日,中国散裂中子源探测器团队成功制备出高性能大面积碳化硼薄膜,实现了中子探测器关键技术和器件的国产化。据了解,此次制备出的碳化硼薄膜样品单片面积达到1500毫米×500毫米,薄膜厚度1微米,全尺寸范围内厚度均匀性优于±1.32%,是目前国际上用于中子探测的最大面积的碳化硼薄膜。该样品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磁控溅射大面积镀硼专用装置制备。...
10月17日,科技日报讯,10月15日记者获悉,南京工业大学郭凯教授团队近日与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苏美达轻纺国际集团携手设计并开发出全新生物基氨纶材料,该材料各项性能达到优等品级。项目还开发形成了三个牌号的生物基氨纶新品种,相关产品的新结构已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保护。纺织服装行业素有“无氨不成布”的说法。氨纶被誉为纺织品中的“味精”,全球含有氨纶纤维的纺织品产值每年超过3300亿元。郭...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讯,10月13日,电子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论坛暨“科里科气·科创荟”第四十六期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在合肥高新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的电子材料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院长刘建国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推动各方交流,深化产业链创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全力推进中欧电子材料国际创...
10月16日,新材料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韩宝航课题组与查瑞涛课题组,联合天津大学雷圣宾课题组,通过设计含有不对称侧链的双亲性单体,构筑了具有异环境孔道结构的COF材料(checkered-COF)。独特的异环境孔结构使这一材料在亲水-疏水抗生素联合使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展现出优异的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兼具多孔性和结晶性的共价有机框架(COF...
10月12日,新思界网讯,海洋软管,又称海底软管、海上石油软管,是指一种用于海洋石油勘探、开采、生产、运输的,由金属和聚合物材料制备而成的软管。海洋软管是海洋管道的两大细分产品之一,与另一类细分产品海洋钢管相比,其具有强度高、耐压性好、耐腐蚀性能强、保温性能好、防腐性能优、密封性好、可回收再利用、安装接头少、易铺设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海洋管道市场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产品。海洋软管主要用于海上石...
10月13日,科学网讯,10月12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近日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5000吨/年液体橡胶装置成功产出合格产品——高频覆铜板用液体橡胶。该装置采用的是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技术。高频覆铜板是应用于高频电子电路的超低介电损耗电子电路基材,是覆铜板领域最高端的电子电路基体材料。高性能液体橡胶是高频覆铜板主要基材之一的优选材料。由高性能液体橡胶制备的高频覆铜板具有...
10月13日,新思界网讯,三元共聚聚丙烯,也称聚丙烯三元共聚物,简称TCPP,是由丙烯单体以及其他两种单体例如丁烯/丁二烯、乙烯/丁烯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共聚制成,产品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综合性能得到提升。三元共聚聚丙烯的三种单体按照比例进行配制,成品具有透明度高、刚度高、延展性好、抗撕裂、抗冲击、耐高温、耐酸碱、抗氧化、耐老化、电绝缘等优点,因此三元共聚聚丙烯可以广泛应用在包装、建筑材料、电缆...
10月9日,新华网讯,10月9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浙江温州开幕,会期3天。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余名新材料专家、企业家、投资家、当地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代表以及51位两院院士参加会议。本届大会共设72个分论坛,涉及健康舒适材料、环境工程材料和安全工程材料等,重点突出前沿新材料和关键基础保障材料的产业化等主题。大会同期开展“科创中国”新材料领域特色专家推介、“...
10月11日,中国高新网讯,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杨金龙院士团队李星星课题组提出一种可逆的化学调控自旋的方法,他们通过在二维金属有机晶格中的有机配体上发生互变异构反应来调节该配体的自旋态,诱导相邻的过渡金属自旋之间的耦合序发生可逆转变,进而对材料的电学和磁学等性质进行调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纳米通信》。为了实现高性能的自旋电子学器件,迫切需要有效的方法来可逆地调控...
10月11日,中国高新网讯,金刚石素有“工业牙齿”的美誉,是石墨的同素异形体。高温高压下,石墨结构会发生有序转化,形成人造金刚石。金刚石既具有工业品的属性,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必不可少。金刚石也有消费品、奢侈品、时尚品的功能,在时尚消费领域潜力巨大。此外,金刚石在声光电磁热等领域都有优异的性能,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全球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河南金刚石看高新。”作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超...
10月11日,新思界网讯,间甲酚又名3-甲酚,化学分子式为C7H8O,CAS号为108-39-4。间甲酚在常温下通常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苯酚气味,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氢氧化钠等溶剂,可燃。间甲酚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香料以及染料等领域,具体产品包括维生素E、百里香酚、薄荷醇、速灭杀丁、氟胺氰菊酯、杀螟松、倍硫磷、二氯苯醚菊脂、抗氧剂CA、染料DPA、树脂增塑剂、压敏燃料、显影剂等...
10月10日,新思界网讯,涂碳箔指将胶粘剂和导电材料涂覆于铝或铜集流体上,厚度为1μm的一种复合箔材。涂碳箔具有增强涂层粘结强度、降低电池阻抗、延长电池循环寿命、保护集流体等功能,为锂电池重要基材,在超级电容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我国涂碳铝箔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量无法满足下游需求,其进口量持续增长,2022年达到近16万吨。未来伴随技术进步,我国涂碳铜箔和涂碳铝箔市场空间...
10月9日,新思界网讯,聚对二氧环己酮,简称PPDO,是指一种化学式为C4H6O3的脂肪族聚醚酯,外观呈乳白色颗粒或粉末状,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弹性、加工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可吸收性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包装、美容等领域。医用聚对二氧环己酮(医用PPDO)即用于医疗领域的聚对二氧环己酮。与普通聚对二氧环己酮相比,医用聚对二氧环己酮有着更高的纯度、柔韧性、分子量(30万以上)、力学强度...
10月10日,Carbontech讯,10月6日,在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年产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一期生产车间正在满负荷运转。一束束银色原丝经过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等流水线工艺,从银色变为黑色,进而成为新材料行业里的“黑色黄金”——碳纤维。这条生产线,实现了新疆碳纤维产业“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作为新疆首家碳纤维产品生产企业,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当前1号线24k产品年产能为3000吨,生产线满负荷运...
10月9日,中国高新网讯,10月7日,中国林学会和中国林机协会组织专家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移动式竹材索道集材运输系统”和“移动式竹材索道集材运输成套装备”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和新产品鉴定。专家委员会听取了成果负责人傅万四研究员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移动式竹材索道集材运输系统”被评价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移动式竹材索道集材运输成套装备”通过新产品...
10月9日,搜狐网讯,最近,一种氢气储运的新型材料被国内科学家成功研制。这种材料不仅满足氢气大规模存储与运输需求,还在储释氢密度、安全性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种新材料,是由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采用新开发的石墨烯界面纳米阀技术研制。该技术利用在微米的金属氢化物上实现纳米石墨烯的封装,解决了金属氢化物空气安全和可控释氢难题。“我们原创的石墨烯界面纳米阀技术,将每一个金属氢化物微米级别...
10月8日,新思界网讯,抗酸膜,又称耐酸膜、耐酸保护膜,是指一种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薄膜材料,有着优异的耐酸性、耐候性、耐腐蚀性、耐湿热性特征,可用于各种需要抵御酸性环境侵蚀的领域,包括化学工业、玻璃制造、面板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等。抗酸膜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基材,涂布特殊胶粘剂制成的薄膜。其中抗酸膜生产常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包括聚酯(PET)、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氟...
10月8日,新思界网讯,氧化锑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材料,其可广泛用于陶瓷、玻璃、塑料、橡胶、化工、造纸、环保、电子等领域。当前在下游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氧化锑需求持续增加。氧化锑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是指由锑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主要有三氧化二锑(Sb2O3)与五氧化二锑(Sb2O5)两种。三氧化二锑外观呈白色立方晶体状,溶于盐酸、酒石酸,不溶于水与醋酸;五氧化二锑外观呈淡黄色粉末状,难溶于...
10月5日,SMM有色资讯讯,10月3日,由中核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葛祥坤、范光和李婷研究员等研究发现的新矿物铌包头矿(niobobaotite)获得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 CNMNC)的正式批准,批准号为IMA 2022-127a。这是我国核地质系统成立近70年来发现的第13个新矿物,是中核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基础创新的又一原创性新发现。铌包头矿发现于世界著名的内蒙古...
10月7日,战略新兴产业数据库讯,近日,以“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企业的责任担当”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企业论坛在山东济南举办。本届论坛发布了《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报告》显示,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高位水平,三年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国资央企系统将加...
9月27日,新材料网讯,淡水危机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福祉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探索非常规水资源已经成为缓解淡水短缺的可行解决方案,其中太阳能蒸发是一种零能耗和环保的淡水获取方法。虽然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与潜力,但在实验室测试的结果与实际应用之间仍然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蒸发器内部及其周围的水与蒸汽传热传质的原理探究的缺失,以及缺乏在户外动态太阳轨迹下的实际性能评估两方面...
9月27日,新思界网讯,短切碳纤维(SCF)指由碳纤维长丝经纤维切断机短切而制成的材料。短切碳纤维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加工性能优良、耐温性好、干态流动性佳、轻量化、吸波能力强等优势,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工程、体育器材等领域应用广泛。成型为短切碳纤维生产关键环节,其成型工艺包括重力沉降成型法、真空成型法、加压排液成型法、溶液浸渍法等。真空成型法以及加压排液成型法在短切碳纤维生产过程中应用...
9月27日,中国科学院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受自然界中沙塔蠕虫构筑巢穴过程的启发,利用天然基黏结剂黏结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为建筑领域降低碳排放量提供了新思路。近日,研究成果发表于《物质》。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研究员王树涛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多种基...
9月25日,新思界网讯,溴化铈,一种由铈离子与溴离子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eBr3,外观为无色针状晶体,为立方晶系,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在空气中易潮解,预热可分解。溴化铈晶体(CeBr3晶体),是一种无机闪烁体材料。以闪烁体为材料制成的探测器,可以探测X射线、γ射线等多种射线,可以应用于高能物理、核物理、核医学、放射化学、地质勘探、安全检查等领域。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闪烁体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9月26日,新思界网讯,聚酯薄膜(PET)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经过干燥、熔融、挤出、铸片、拉伸等工艺制成的薄膜材料。聚酯薄膜根据厚度不同可分为超薄型聚酯薄膜、薄型聚酯薄膜、中型聚酯薄膜和厚型聚酯薄膜;根据拉伸工艺不同可分为单向拉伸聚酯薄膜(CPET)和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聚酯薄膜产业链上游为原油、乙二醇、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等原材料的供应;中游为各种聚酯薄膜的生产制作;下...
9月26日,新材料在线讯,中部六省(河南、湖北、安徽、山西、江西和湖南)承载着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使命,是我国重要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中部地区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及中部各省人民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实施方案,对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集聚化发展,引领各省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打造...
9月25日,新材料网讯,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金万勤团队在分离膜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固态溶剂法”制备出超薄超高掺杂量的混合基质膜。9月22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上。据介绍,膜技术具有分离能耗低等优势,但其发展普遍受限于渗透性和选择性的制约关系,将高性能无机填料掺杂在聚合物中制备混合基质膜,有望突破这一瓶颈,成为近年来国际研究前沿。然而,面临填料团聚和界面缺陷的重大挑战,混合基质膜仍...
9月25日,科技日报讯,2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所获悉,受沙塔蠕虫筑巢过程启发,该所研究人员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出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物质》杂志。传统水泥基建材的生产不仅耗能量大,而且还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发展新型低碳建筑材料,特别是基于天然原料的低碳建筑材料,对于在建筑领域内降低碳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9月22日,新思界网讯,PSP钢塑复合压力管,简称PSP钢塑复合管、PSP管,是指以焊接钢管为中间层,内外层为聚丙烯材料,采用专用热熔胶通过挤出成型方法复合而成的管材。与单一的塑料管材或金属管材相比,PSP钢塑复合压力管综合性能更优,有着刚性高、阻力小、强度大、抗冲击力强、环保性好、耐腐蚀性好、隔氧性好、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建筑、化工、制药、电力、矿山、食品等领域。焊接钢管、聚丙...
9月21日,新材料网讯,日前,记者从沈阳工业大学了解到,该校武祥教授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正极材料,将锌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提高到6500次,有效改善了锌离子电池寿命短的问题。武祥教授团队通过水热法将两种具有不同结构的材料复合后发现,正极材料内部形成的界面为锌离子传输提供更多的通道,有利于电荷的快速传输,提高电极比容量。此外,该电极材料还大大降低了锌离子快速迁移的难度,提高了锌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
9月21日,新材料网讯,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便携式、功能性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需求增加。具有高功率转换效率(PCE)、重量轻、低温可加工性、固有灵活性以及与曲面的兼容性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在建筑集成光伏、无折叠飞行器、智能汽车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应用中备受关注。然而,由于钙钛矿的晶界易断裂、难以修复,以及钙钛矿薄膜在反复弯曲循环后与相邻载流子传输层的机械粘附性较差,致使钙钛矿易...
9月21日,新材料网讯,量子自旋液体是一种特殊的量子物质形态。1973年,P. W. Anderson提出了关于量子自旋液体的基本概念。这种物质形态的特点有:降温至零温不会发生对称性自发破缺(即不存在长程序的有序结构);具有高纠缠度的量子态和新奇的任意子激发,在量子信息处理(如拓扑量子计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与传统的对称破缺有序相不同,量子自旋液体具有拓扑序,描述超越了传统的Landau范式。在Alexei Kita...
9月19日,新材料网讯,一直以来,电解水制氢的方式都存在电能消耗高、制氢成本高等问题,制约着号称“终极能源”的氢能源的推广应用。9月18日,记者从湖南长沙湘江新区获悉,紫金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科技(长沙)有限公司刘瑛博士团队,联合华南理工大学陈宇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含铯元素的新材料,可使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的产氢速率较传统电解水制氢技术得到较大提升,有望为氢能高效低能耗制取提供新路径。这一成果...
9月19日,新材料网讯,近期,南京大学陆轻铱教授和高峰教授课题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发现了晶体结构中微妙的竞争和协作关系,在螺旋和解旋产物晶体结构之间建立了微妙的能量平衡,实现了纳米线与纳米螺旋之间的多重可逆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纳米螺旋的可逆变化是自然界、生命过程中...
9月18日,新材料网讯,新材料企业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标杆游学活动上,香港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简称“NAMI”)高级技术经理路胜博博士分享了《物联网设备电池开发与应用》,从NAMI的研究出发,展现因应物联网发展的锂电池新技术。路胜博博士表示,NAMI针对现有以及未来物联网设备的电池需求与业界合作开发出的一系列不同体系的电池。以香港机场行李车的智能追踪器应用为例,该追踪器需要实时定位行李车,便于...
9月18日,新材料网讯,新材料企业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标杆游学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分享了《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松湖经验”》,详细介绍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三大模式。其一,依托一流团队实现从“0到1”原创性突破,到“1到N”产业应用。在“0到1”的原创性方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设立了前沿团队,包括汪卫华院士领衔的非晶材料团队,该团队基于材料基...
9月18日,新材料网讯,9月13日,Nature在线发表了东北大学左良教授团队、秦高梧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陈星秋研究员团队的合作研究结果,论文题目为“Flatband λ-Ti3O5 towards extraordinary solar steam generation”。受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根据全球水资源经济委员会最新研究报告,到2030年全球淡水供应短缺将达到40%。鉴于70%以上的地球表面被海洋...
9月18日,新材料网讯,长期以来,基于位错理论的晶体材料应变硬化被视为现代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里重要且棘手的科学问题之一。它的重要性源于提高应变硬化可同时提高材料强度和塑性;而棘手性在于应变硬化涉及宏量应变载体(位错)的增殖、交互作用、湮灭、重排等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且存储位错的饱和密度依赖于微观结构。普遍认为,粗晶中位错存储空间大而具有最强的应变硬化能力。诸多强化策略可有效提升材...
9月14日,新材料在线讯,近日,巴斯夫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广东院”)签署合作意向书,推进其湛江一体化基地可再生能源电力及低碳发展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为期25年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计划、能源规划、储能、碳封存捕集利用等领域。巴斯夫高级副总裁、中国新一体化基地负责人兼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汉平表示:“与中国能建广东院的合作将...
9月14日,新材料网讯,量子计算机有可能彻底改变世界,但它们目前只能在极低温度下运行,而冷却计算机非常昂贵。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量子计算材料能在常温下工作,且磁性是纯铁的100倍,有望用于制造可以在常温下工作的量子计算机。相关论文已刊发于最近的《应用物理快报》杂志。研究负责人艾哈迈德·埃尔金迪表示,磁铁广泛存在于智能手机、汽车和固态硬盘(存储计算机信息的硬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