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材 料】既耐高温又增强度,我国研发的这种合金国际领先(2023-12-12)
12月11日,科技日报讯,煤电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核反应堆等工业领域迫切需要具有优异高温性能的新型耐高温金属结构材料。随着这些装备的热端的服役温度逐步提高到1800℃以上,传统的高温合金已难以满足这一温度需求,亟待开发面向超高温服役环境的金属结构材料。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在超高温金属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博士后万义兴与程延海教授团队与国内相关单位合作,通过调控原位生成多组元...
12月11日,科技日报讯,煤电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核反应堆等工业领域迫切需要具有优异高温性能的新型耐高温金属结构材料。随着这些装备的热端的服役温度逐步提高到1800℃以上,传统的高温合金已难以满足这一温度需求,亟待开发面向超高温服役环境的金属结构材料。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在超高温金属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博士后万义兴与程延海教授团队与国内相关单位合作,通过调控原位生成多组元...
12月7日,新材料讯,12月6日,在美团青山科技基金支持下,由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高级研究员李斌等联合研发的首款再生餐盒料制备低碳丙纶面料正式发布,其创造性地提出把废旧餐盒通过加工改性,制备得到了超细旦丙纶纤维,并做成了具备快干功能的面料和T恤。李斌介绍,当考虑外卖餐盒的出路时,联想到20多年前,废旧饮料瓶被做成了再生涤纶面料,于是就想,用聚丙烯做的餐盒,废旧回收之后是不是也可以做成再生...
12月8日,科技日报讯,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固体所田兴友研究员和张献研究员团队受植物卷须启发,利用液态金属微球的光热效应开发了基于不对称热膨胀的液态金属/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可编程光热致动器。该光热致动器在柔性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仿生系统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受植物卷须的启发,研究人员通过引入聚四氟乙烯带作为“可以收缩和弯曲的原生质层”,构筑了基于不对称热膨胀...
12月7日,新材料讯,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在超高温金属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博士后万义兴与程延海教授研发出一种具有超高温工程应用潜力的氮化物增强NbMoTaWHfN(铌钼钽钨铪氮)难熔高熵合金。煤电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核反应堆等工业领域迫切需要具有优异高温性能的新型耐高温金属结构材料。随着这些装备的热端的服役温度逐步提高到1800℃以上,传统的高温合金已难以满足这一温度需求,亟待开...
12月8日,科技日报讯,12月6日,第七届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在重庆开幕,45位两院院士和海外院士等国内外千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重庆,交流新材料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会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材料基因工程前沿(MGE Advances)》举行创刊发布仪式。这是材料基因工程领域首个高水平综合性学术期刊,是覆盖材料基因工程“计算-实验-数据”全链条的高水平英文期刊,由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材料研...
12月7日,新材料讯,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工程科学学院朱志强特任副研究员、司廷教授和徐晓嵘教授在微纳尺度流动理论和调控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凭借在微纳尺度上灵活操纵流体的卓越能力,微流动技术成为先进材料制造领域的自然选择。然而,传统的微流控芯片和玻璃毛细管等技术采用封闭式通道结构,其流动过程严重依赖于壁面润湿性和介质的物理化学属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流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
12月7日,新思界网讯,铝型材产业链上游为铝土矿、电解铝、氧化铝等原材料的供应;中游为产品的加工生产环节;下游广泛应用于电子、交通、建筑、光伏、汽车零件、工程机械等领域。从上游市场来看,随着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原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电解铝产量保持增长趋势,为铝型材行业提供充足原料供应。2022年我国电解铝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约4%。2021年以前,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城市...
12月7日,新思界网讯,N-羟乙基吡咯烷酮是中间体及有机化工溶剂、助剂,可用于医药、电子、喷墨(喷印油墨)及涂料、锂电池、染料等行业。目前,国内企业对N-羟乙基吡咯烷酮的应用研究较少,对N-羟乙基吡咯烷酮的宣传推广力度有限,下游用户对N-羟乙基吡咯烷酮的认知度还不高,再加上N-羟乙基吡咯烷酮产品价格较高、替代品较多,国内N-羟乙基吡咯烷酮市场需求量不大。受市场容量限制,国内N-羟乙基吡咯烷酮行业内供...
12月6日,新思界网讯,硫酸钾是由钾离子、硫酸根离子组成的一种无机盐,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较为稳定。目前,硫酸钾制备已经基本成熟,大致可分为曼海姆法、制盐苦卤法、硫酸铵法、离子交换法、缔置法等。其中,曼海姆法已经成为生产硫酸钾的主要工艺。目前,我国硫酸钾产业链已经形成。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行业,提供硫酸、氯化钾、芒硝、光卤石等原材料;中游主要为硫酸钾生产行业,负责硫酸钾的生产、制造环节...
12月4日,科学网讯,近日,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文珍教授团队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材料绿色开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效低廉的新型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并成功合成了新型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材料。在过去的两年中,团队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效低廉的新型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并系统探索了PPC催化反应体系的竞争与协同机制,实现聚合物的高效可控合成。此外,“结构决定性质”,团队...
12月4日,重庆日报讯,12月1日,据相关部门消息称,重庆市印发《重庆市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计划到2027年,培育形成“4+4+N”现代先进材料产业体系,全市先进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建成国家重要轻合金、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合成材料产业基地,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区。按照《行动计划》,“4+4+N”体系中的第一个“4”是大力发展4类先进基础材料产业,即先进有...
12月1日,新材料网讯,同济大学官网发文称,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形纯碳分子材料。据介绍,碳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碳材料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形式,其具体外在表现形式取决于每个碳原子周围与之成键的原子数目。当每个碳原子和周围四个原子成键时,就形成了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坚硬透明的钻石;当它和周围三个原子成键时,则形成了质软黑色的石墨。当每...
12月4日,新材料网讯,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田兴友和张献团队,受植物卷须启发,利用液态金属微球的光热效应,开发出基于不对称热膨胀的液态金属/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LM/PI/PTFE)可编程光热致动器。光热致动器可以将光能通过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具有结构简单、构筑方法便捷、光源清洁可持续等特点,因而备受关注。然而,构筑光热致动器的常用光热填料(碳材料和金属微晶)是刚...
12月4日,中国高新网讯,12月1日,重庆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在期刊《科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纳米分辨三维电镜揭示变形镍的异常晶格转动》,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晓旭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透射电镜技术在纳米金属研究领域取得的新突破。电子显微镜是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过去20多年,全球范围内广大科学家致力于开发三维表征技术,空间分辨率在微米尺度的X...
11月30日,科技日报讯,日前,中国科协发布2023年十大产业技术问题,“石油基炭材料高端化技术如何发展”在列。作为一类由石油衍生而来的高价值材料,石油基炭材料在能源、环保、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石油基炭材料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刘东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石油基炭材料高端化需要高校院所和企业持续不...
11月29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讯,11月28日,中国化学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在天津举办。大会以“共建产业新生态,链筑发展新未来”为主题,由中国化学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主办,旨在推动健全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链生态体系,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打造规模带动能力强、跨链协同效应明显的重点产业链。大会发布了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链共链行动生态合作伙伴计划倡议书,以推动高质量...
11月28日,湖南日报讯,11月28日,湖南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奠基暨伴生矿物料综合处置等项目开工仪式,在永州市零陵区黄田铺镇举行。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会主委、省地质院院长何寄华出席并讲话。何寄华对湖南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奠基表示祝贺,他希望零陵区委、区政府与中国稀土集团能够按照战略协议的要求,想尽一切办法、对照相关技术标准,依据有关流程完成选址的基础上推进开发、启动建设。今年8月8日,零陵区政...
11月29日,中国高新网讯,11月24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浙江省宁波市政府共建中石化宁波新材料高端创新平台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双方将共同投资300亿元,建设“有人才集聚、有技术源头、有创业流量、有产业组织、有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开放式创新平台,推动中国石化镇海基地加快建设“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作为全国七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宁波新材料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着力于将绿色石化打...
11月28日,科技日报讯,超塑性成型技术有望解决复杂构件的成型问题,在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记者11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杨柯、任玲研究团队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邱冬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在前期开发的高性能双相核壳纳米结构含铜钛合金基础之上,设计并制备了具有多相纳米网状结构的新型钛合金。目前,多数金属超塑性成型的温度较高且应变速率极为缓慢,这不仅增大了超...
11月28日,新材料网讯,11月26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陈熙萌教授、李湛研究员团队,在盐湖卤水战略元素膜分离研究中取得系列新进展。锂作为重要的不可再生战略资源,在我国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我国的锂资源主要存在于盐湖卤水中。目前,传统盐湖提锂技术仍存在二次污染、成本高、回收率低、选择性差等问题。自2020年开始,陈熙萌团队致力于开发一种从卤水到高纯锂、再...
11月27日,甘肃日报讯,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抢抓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甘肃省日前印发了《甘肃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30年甘肃将建设成为国内重要、西部领先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全省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速20%左右。到2035年,力争打造特色鲜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新材料产业成为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据...
11月26日,新材料网讯,记者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获悉,该院所属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自主研发玻璃固化焦耳炉用高性能熔铸耐火材料。放射性废物处理是核能安全利用的最后一环,也是核工业实现闭式循环的关键一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废液处理方式是在1100℃或更高温度下,将放射性废液和玻璃原料进行混合熔解,冷却后形成玻璃体。玻璃体浸出率低、强度高,能够有效包容放射性物质并形成稳定形态。...
11月25日,新浪财经讯,11月24日,在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开幕式上,《皖北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方案》发布,安徽省将在皖北地区推动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以高水平的产业集群带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力争到2025年,皖北地区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30%,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根据方案规划,皖北各地将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差异化发展新材料产业,在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
11月24日,新材料网讯,11月21日,国内首段新型聚氨酯路面结构试验段在山东高速集团烟威改扩建项目顺利落地应用,标志着聚氨酯路面攻关技术取得新突破,为烟威改扩建项目年底主线贯通再添华彩。首段新型聚氨酯路面结构试验段位于山东高速烟威改扩建项目牟平互通F匝道集散车道,全长240米,聚氨酯混合料用量约300吨。为保证试验段顺利应用,建设管理集团联合研发、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材料供应等单位多次开展深...
11月2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讯,新材料产业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全省重点打造的4个万亿级产业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坚持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规划+政策+基金+协会+战略咨询委+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平台”的生态圈。安徽省通过创新赋能,产业生态逐步构建;优化布局,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强化保障,“双招双引”攻势加强。2022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约4900...
11月24日,科技日报讯,医学技术发展迅猛,可人们仍然谈癌色变,价格高昂的抗癌新药也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熊燃华团队自2012年开始聚焦生物基医用材料的研发。他们以秸秆、稻草、树木等农林植物为生物基原材料,研发出生物基医用纳米材料。熊燃华介绍,这项技术用于抗癌免疫制剂生产,还能大幅缩短生产时间、降低细胞毒性。哈佛大学张兴才教授在《自然综述:临床肿瘤学》发文中表示,生物基医用纳米材料可有效促进免...
11月22日,新思界网讯,松油萜又称蒎烯、松油烯、松油萜烯,是松科植物芳香气味的主要来源成分。松油萜具有抗菌消炎、增强肾上腺素、提升免疫力的功效,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和炎症。松油萜中包含多种活性成分,如松油醇、蒎烯、莰烯等。目前松油萜广泛应用于医药、溶剂、香料、农药等领域。松油萜的主要原材料为松脂。松树为喜光植物,对土壤要求不高,具有耐旱性,易于种植。松树是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其树干...
11月22日,科技日报讯,近日,第二届全国变压器高性能绝缘材料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行业上下游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近400名代表参加研讨会,就变压器高性能绝缘材料的发展形势、检测技术及应用技术等展开讨论。据悉,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计划建设多条特高压线路,特高压行业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核心设备的变压器也将持续向着高电压、大容量的方向发展。作为变压器中...
11月22日,中国高新网讯,中国科学院第二届雁栖青年论坛仿生材料与科学前沿专题论坛于11月20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学院前沿局副局长魏志祥致辞表示,组织“仿生材料与科学前沿”专题论坛,旨在加强信息、资环、能源、健康等领域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的固有边界,提出原创理论和方法;立足实践需求,把仿生领域技术创新推向实际应用,最终为国家面临的重大“卡脖子”科技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案。向自...
11月21日,重庆日报讯,11月20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先进材料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渝举行,来自有关部门、市外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各方近300位嘉宾参会。活动中,市经济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7年,全市先进材料产业产值突破一万亿元。届时,重庆国家重要轻合金、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合成材料产业基地基本打造完成,成为国家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区。市经...
11月17日,科技日报讯,一种基于激光的新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快速的解决方案,可加速超材料的实际应用。这项技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开发,通过两个激光器系统探测超材料,一个用于快速破坏结构,另一个用于测量其振动响应的方式,就像用木槌敲击钟并记录其混响一样。激光可在超材料的微小梁和支柱上产生振动,就好像结构受到物理撞击、拉伸或剪切一样。此项研究发表在1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此项名为激光...
11月20日,新材料网讯,11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晶体材料研究中心设计合成出一例目前带隙最宽的汞基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Small》上。非线性光学晶体是全固态激光器的核心器件。汞基硫属化合物有利于产生大的非线性光学响应,是开发高性能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优选体系之一。但该体系化合物普遍存在带隙小的缺点,阻碍了其在激光领域的应用。此次新研发的材料...
11月20日,新材料网讯,11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王道爱研究员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氢键增强的复合聚乙烯醇(PVA)基摩擦起电功能材料。团队将PVA材料用于医用口罩,解决了传统聚丙烯(PP)基医用口罩在长时间佩戴过程中存在的口罩中间吸附层电荷耗散过快的问题。PVA基中间吸附层材料富含的羟基官能团,能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分子自发形成氢键固定水分子,实现高湿度下摩擦起电能力的增强...
11月20日,新材料网讯,11月8日,记者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团队研发了一种量产高品质可拉伸纤维的新技术。该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纤维在人体中广泛存在,研发具有仿生性能的人工合成纤维,有望为解决众多生物医学问题提供有效工具。生物相容性优异、与软组织力学性质相仿且性能稳定的弹性体聚合物成为人工合成纤维的理想原料,然而其纤维的高品质量产仍存...
11月17日,科技日报讯,放射性废物处理是核能安全利用的最后一环,也是核工业实现闭式循环的关键一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废液处理方式是在1100℃或更高温度下,将放射性废液和玻璃原料进行混合熔解,冷却后形成玻璃体。玻璃体浸出率低、强度高,能够有效包容放射性物质并形成稳定形态。焦耳炉是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工程技术的核心工程设备,其内衬的熔铸耐火材料生产一直是玻璃固化技术国产化的技术壁垒,严重制约着我...
11月16日,甘肃省政府讯,11月15日,甘肃省政府印发《甘肃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3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实力、集群效应、创新能力实现新发展,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速20%左右,不断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建设成为国内重要、西部领先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地。其中提出,重点培育关键战略材料,在新能源材料方面,以河西地区、兰州、兰州新区为重点,...
11月16日,科技日报讯,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工程科学学院研究团队基于仿生思想研制了一种新型高光谱变色材料。该材料能模仿落叶植被在绿色和黄色之间的变色现象,且在两种色态下均能复现植物叶片的太阳光谱反射特征。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材料领域期刊《微观》上。研究团队从植物叶片的变色机制中获得灵感,提出一种将绿色动态颜料与黄色静态颜料复合的颜色变化模型。基于该仿生思想,研究团队...
11月16日,今日新材料讯,力学超材料的设计原理,可以针对频率相关特性,以及高应变率变形下的快速可回复性resilience,使其成为用于轻质抗冲击、声波导或振动阻尼的多用途材料。然而,由于低通量和有损表征或缺乏现有的测试实验,在小尺度上,获取动态特性,仍然极具挑战。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Yun Kai等在Nature发文,报道了高通量、非接触式框架结构,并利用超材料内的兆赫兹MHZ波传播特征,无损地提取表征了动...
11月13日,深圳湾论坛官微讯,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深圳市关于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重点聚焦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在产业基础建设、产业链提升及融合发展、产业生态发展等方面予以支持。新材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11月14日,科技日报讯,疲劳失效是工程构件长期可靠服役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张广平研究员团队在前期小尺度材料疲劳行为研究的基础上,与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滨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材料疲劳性能高通量、快速评价的思想,设计并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对多个小微试样进行对称弯曲疲劳加载的测试系统,并在其上对核电、高铁、汽车等领域用的几种典型工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