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国际货币体系何去何从?(2019-08-22)
当今全球货币体系诞生于战后货币秩序的灰烬中,被称为“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基本特征是以中国为首的储备积累国与美国之间的美元环流:美元资金由储备积累国流向美国,又由美国消费者流向储备积累国。这种体系并不具备出众的可持续性:美国不可能无休止对外借款,而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则吞噬了其出口工业。“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仍有可能以和缓方式结束;但“大萧条”时期的经验或许更适用于当下。如果各国不能协调汇率政策、并以和平方式结束贸易战争,那么世界就可能陷入竞争性贬值与加征关税的循环,进而走向经济集团对立的格局。
经济学人:贸易战打击美国企业投资(2019-08-20)
贸易战对美国企业投资的直接影响有限。然而,真正重要的是贸易战导致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行为造成的更广泛影响。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贸易战促使部分企业削减了投资。悲观派担心,资本支出滑坡的连带效应短期之内可能导致企业裁员,从而损害消费者信心;长期来看则可能损害生产率。贸易战对美企投资的最终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中对抗是否会升级。外贸依赖度最大的美国经济部门显然已陷入低迷,如果这种局面波及其他经济部门,就会令美国经济陷入螺旋式下滑,到时候即使取消关税也将无济于事。
Markit:美中贸易战升级(2019-08-20)
随着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实施新一轮加征关税措施、以及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美中贸易战进一步升级。这将再度打击中国制造业,并且波及整个亚洲制造业供应链,进而导致亚太贸易前景进一步恶化。亚太各国央行愈发担心本地区贸易前景恶化,因而近几个月的放宽货币政策浪潮将延续下去。
经济学人:贸易战升级,战争迷雾笼罩(2019-08-15)
套用克劳塞维茨的名言来说,货币战争是贸易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至少特朗普政府是这样看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的。在美国看来,中国允许人民币贬值是在报复美方出人意料地加征新关税;破7后美方随即给中国贴上了“汇率操纵国”的标签。人民币破7震动了全球市场:美股创下今年最大单日跌幅;新兴市场货币下跌;布伦特原油价格跌破60美元/桶;黄金等避险资产大涨。贸易战升级会减缓中国经济增长,而又给美国经济造成暗伤。美中贸易战的影响波及全球。日元是受影响最大的货币之一;欧洲也在劫难逃。
经济学人:新兴市场应抓住美联储降息的良机(2019-08-08)
对于金融状况脆弱的新兴市场来说,美国经济的低迷状态可能带来一线光明。美联储本次降息给新兴市场创造了可喜的喘息空间,令其得以放松本国利率,以促进经济回暖。然而,新兴经济体要保持经济增长,仅仅是放松货币政策还远远不够。它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期来为不利时期做好准备,如削减短期外币债务。它们还必须提高对全球制造业的吸引力。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美联储降息保增长(2019-08-06)
美联储在7月议息会议上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2%~2.25%,这是其十多年来首次下调政策利率。本次降息的目的在于,确保近期显现疲态的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扩张态势。本文预计,美联储在未来可能会再度降息。这些降息举措将会帮助美国经济平稳步入2020年。
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特朗普的贸易战重创美国出口(2019-08-06)
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只是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的一半内容。贸易战的另一半内容则是,促使其他国家购买更多美国工业产品、能源产品和农产品。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许多美国出口产品依赖进口投入品,因而美国出口成为贸易战的主要受害者之一。美国出口增速在过去6个月中急剧放缓。因此,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将继续削弱、而非振兴美国经济,并将破坏全球贸易体系。
经济学人:美企巨额并购大潮正在消退(2019-08-01)
国内整合是2000年以来美国商界的一个重大趋势。过去20年,美国经历了史上最大的并购浪潮之一。然而,2019年的情况表明,这波长久的热潮终于开始消退了。美企的巨额并购正在遭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夹击。如果监管部门在事实上阻止科技企业进行巨额收购,就可能抑制美国未来几年的并购活动。
经济学人:美企陷入“盈利衰退”(2019-07-23)
分析师预计,2019年2季度美国大公司盈利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从而陷入2016年以来首次“盈利衰退”。就在美国本轮经济扩张持续时间创下历史新高之时,“盈利衰退”的到来表明,这轮最长繁荣期或已接近尾声。导致美企盈利走势恶化的原因有三方面:最突出的原因是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第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第三是科技巨头盈利暴跌的拖累。
Markit:日韩争端或将引发新贸易战(2019-07-23)
日本近日宣布,将限制向韩国出口氟化聚酰亚胺、抗蚀剂和氟化氢以及相关技术,并计划将韩国从享受对日贸易优惠待遇国家的“白名单”中剔除。正当中美贸易战和全球电子行业新订单下滑重创东亚出口之际,日韩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升级为贸易战,这将进一步打击亚太地区出口,还可能对全球电子品行业和亚洲贸易一体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学人:欧盟与南美达成新贸易协定(2019-07-18)
6月28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四国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与欧盟达成贸易协定,双方都在对方市场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据认为,贸易协定的内在动力是“错失恐惧症”(FOMO):如果贸易谈判人员不能为本国出口商争得新市场,那么竞争对手就可能占得先机。双方开始谈判时,欧盟的谈判动力来自“错失恐惧症”。如今这项协定仍有“错失恐惧感”因素的作用。但欧盟自己不再有这种担忧,而是希望借此协定激发特朗普政府的“错失恐惧感”。
经济学人:欧佩克减产协定面临潜在挑战(2019-07-16)
维也纳会议上,欧佩克与其合作伙伴宣布延长去年达成的减产协定。然而,这种确定的前景背后却酝酿着严重问题,对石油市场和欧佩克而言都是如此。如果油价持续低迷,那么沙特和俄罗斯就可能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容忍油价下跌,要么增大减产幅度、从而容忍美国页岩油行业侵蚀它们的市场份额。沙特和俄罗斯两国在这次会议上的选择很明确,未来就未必了。
新东方展望:美联储掌控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2019-07-12)
到目前为止,美国股市和GDP数据均表现良好,因而2020年特朗普连任美国总统的前景一片光明。然而,长期以来美联储政策一直决定着美国经济的兴衰。因此,如果美联储当前的量化紧缩政策引发美国经济衰退,而且衰退持续至明年总统选举阶段,那么特朗普在总统大选中就有可能落败。
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特朗普保护主义的真实民意根源(2019-07-09)
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中的竞选活动背离了美国公众就支持开放性国际贸易政策达成的全面共识,重点主张限制移民和国际贸易。调查证据表明,美国民众之所以转向支持特朗普所倡导的保护主义,原因并非贸易竞争导致他们陷入经济困境,而在于美国民众认为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以及美国白人群体对其在国内丧失主导地位深感恐慌。
经济学人:美军工巨头合并案凸显两大趋势(2019-07-04)
航空发动机巨头UTC和导弹制造商雷神宣布两公司将合并,从而创造出仅次于波音的美国第二大航空航天与防务公司。这桩合并反映了当今美国的两大趋势:恐华情绪导致的防务部门重组,以及股东激进主义所推动的行业整合。两公司股价都对合并的消息反应不佳,市场情绪喜忧参半。特朗普总统也表示,担忧该合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然而,美国总统如能转换视角,则应对这项交易表示欢迎,因为该交易反映的两大趋势有可能令美国变得更强大。
巴黎银行:解读关于英国脱欧的六个问题(2019-07-02)
在欧洲议会选举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关于英国脱欧的六个问题。文章认为:欧洲议会选举结果显示,英国选民对脱欧的看法呈两极化;目前来看,首相辞职恐将延长英国脱欧久拖不决的时间;现行脱欧协议获批的可能性不大;英国无协议脱欧风险犹存;英国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已成定局;英国经济前景黯淡。
经济学人:市场预期表明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极大(2019-07-02)
美联储正在改变方向,立场趋于宽松。6月份联储议息会议前夜,投资者认为预期9月会议降息的概率则高达95%。美联储越是表现出是根据市场信号采取行动,识别真实市场信号的难度就会越大。因此,美联储要想从市场中获取有用信息,就不能迎合市场。然而,如果市场变化存在明确的原因(如当前的贸易战),而且反应剧烈,那么美联储很可能就确有必要降息。低迷的通胀走势意味着,美联储最好像市场预期的那样下调利率。
东亚论坛:特朗普贸易战延伸至印度(2019-06-27)
6月5日,美国取消了基于普惠制向印度3600多种产品提供免税市场准入的待遇。其理由在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去年4月进行的资格审查显示,印度未能确保国内许多行业向美国提供公平合理的市场准入条件。这对印度出口造成了重创。印度随即宣布对29种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这表明美印两国经济关系进入紧张期。
东亚论坛:20国集团峰会能否重振规则化全球贸易体系(2019-06-25)
不断升级的美中贸易战令规则化全球贸易体系遭受重创。在即将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中美两国的会晤可能会不欢而散;即便双方达成双边贸易协议,仍可能削弱规则化全球贸易体系。令人鼓舞的是,20国集团在近日发布的部长级声明中表示支持世贸组织改革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石油抛售潮带来投资机遇(2019-06-25)
贸易恐慌情绪重燃、原油需求减速以及美国原油产量激增在近期引发了一轮大规模原油抛售浪潮,但这实属过度反应。鉴于美国原油实际产量可能低于隐含产量数据以及国际海事组织下调船用燃油含硫标准将提振原油需求,当前形势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个可以通过购买原油或是投资美国中游能源行业来获利的良机。
经济学人:菲亚特与雷诺合并计划宣告失败(2019-06-20)
突如其来、出人意料和颠覆性这三个词既适用于5月27日提出的菲亚特克莱斯勒与雷诺合并计划,也可用来形容仅仅10天后该计划的破产。这是汽车工业又一起超级合并的失败,现在看来,双方很难重启谈判,因为菲亚特对法国政府极为失望。雷诺与日产之间龃龉不断的关系也是法国政府难以调和的。在汽车工业经历根本性转变之时,两公司希望通过合并来保障自身的前途,而该计划迅速失败则是对汽车工业格局的重大打击。这次合并失败表明,汽车工业亟需的行业整合很难实现。
经济学人:拉美经济停滞凸显两大教训(2019-06-18)
相比其他新兴市场乃至全球经济,拉美的经济滞后已成常态。两项新研究解释了拉美经济滞后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对策。这两项研究指出了两个显而易见的政治教训。左翼应该认识到,财政纪律和出口是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而右翼则应认识到,垄断会阻碍经济增长,应该让工人分享生产率增长的成果,以及税收不应过度倾向于消费而非收入。左右翼如果不能吸取教训,拉美就可能陷入经济停滞与社会、政治冲突的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
经济学人:央行应以变革来迎接下一次经济衰退(2019-06-13)
目前,央行政策操作已经变得越发政治化了。鉴于此,央行官员普遍担心,其政策职责与工具的彻底修正会令民粹主义观念取代当前的稳定与独立立场。然而,这并不是拒绝改革的理由。相比之下,更大的危险是衰退来临,央行却无力应对。为应对未来的经济衰退,央行纵然要尽力维持独立性,也需要重新思考其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央行不能因为畏惧货币政策政治化的威胁而放弃改革。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对墨西哥商品加征关税将推升美国经济成本(2019-06-11)
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宣布,为解决南部边境的紧急情况,自6月10日起对所有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此举将推升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直接经济成本,并将引发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近期的降息应会减轻美国经济压力,但在贸易或其他冲击事件导致经济前景恶化的背景下,为了继续减轻经济压力,美联储至少需要增强降低政策利率的意愿。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喜忧参半(2019-06-11)
近日举行的欧盟议会选举并未出现意外结果。欧盟对民粹主义政党的支持率从2014年的约22%升至目前的约28%,与选举前民调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这次选举虽然未能撼动欧盟决策机制,但表明欧洲民粹主义情绪依然高涨,而且民粹主义的高涨对脆弱的欧洲货币联盟构成重大威胁。
经济学人:公债无害论重新引起关注(2019-06-06)
IMF前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重新提出公债无害论,引起广泛关注。布兰查德等人的核心观点是,以历史标准来衡量,利率正处于极度低位,而且短期内无望回升。最重要的是,目前利率低于美国经济的名义增速。这种环境之下,债务-GDP比率将逐渐下降,因而政府可以永远保持小额赤字。布兰查德发现,美国名义经济增速高于利率是历史常态。他认为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
东亚论坛:全球金融失衡将导致贸易紧张局势持续(2019-06-04)
特朗普将美国贸易赤字归咎于不平等的贸易协定。然而,美国背负贸易赤字的真正原因在于,其国内投资超过了国民储蓄,因而须从国外引入资本。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金融扭曲导致其贸易赤字超出了应有水平。因此,除非金融失衡状况得以解决,否则美国贸易赤字将继续处于偏高水平,从而导致贸易紧张局势持续下去。
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民粹主义政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表现平平(2019-06-04)
在5月底欧洲议会选举之前的几个月中,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欧洲政坛常青树中间派“大联盟”将在新一届欧洲议会中失去多数席位。然而,欧盟主流政党最终在选举中守住了阵地,而民粹主义政党未能如期得势。欧洲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席位仅增加了22席,而这完全是由于意大利联盟党席位从5席增至28席。
经济学人:美国经济暂无衰退之忧(2019-05-28)
今年初,投资者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忧心忡忡;而今市场情绪已明显好转。4月29日,摩根大通利用标准普尔500指数和公司债券利差构造的模型显示,美国经济在12个月内陷入衰退的概率已降至仅仅15%。市场情绪大幅好转的原因之一是美联储改变了货币政策立场。另一种可能性在于,此前投资者对美国经济过度悲观了。在经济衰退担忧消退的同时,美联储面临的低通胀挑战变得更为明显。
经济学人:全球经济依然面临高油价威胁(2019-05-23)
持续的油价攀升是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一大威胁。尽管过去十年间全球油市运动机理发生了变化,但高油价仍会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最近一次油价高涨的原因是供应冲击预期,而非需求猛增。要判断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如今比过去的难度更大;但在当下,油价上涨对全球经济会是个坏消息。现阶段发生严重油价冲击的可能性依然不大。然而,在全球经济走势脆弱的情况下,这确是一项令人担忧的风险。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美中贸易摩擦或将走向长期化(2019-05-16)
5月初美方立场突然转向强硬、10日决定对中国加征关税,几乎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美国突然改变贸易政策、对中国产品关税升级之后,两国的贸易谈判或许进入了一个更加针锋相对的时期。迄今为止,加征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看似小于先前的预期,这或许鼓励了特朗普政府采取大胆行动。然而,随着不确定性增大以及金融环境收紧,更严重的经济影响或将开始显现。
欧洲央行:保护主义伤及经济活动的多种途径(2019-05-16)
保护主义浪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经济活动。在复杂的全球价值链中,因商品需要进行多次跨境生产,加征关税会推高贸易成本,进而可能导致国际贸易货物的数量和价格发生变化。贸易成本的上涨还会对金融流动和信贷状况产生影响,并抑制生产率增速。未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大会以多种方式抑制需求,进而伤及经济。因此,发起贸易战只能是两败俱伤。
经济学人:日本政府增税计划引争议(2019-05-14)
人们对日本需要提高消费税并无异议,却对加税速度存在分歧。上一次加税导致日本经济大幅下滑。而今,新的经济疲软迹象令人们担心重蹈覆辙。有人认为,安倍政府仍有可能按计划上调消费税。然而,很多观察家都主张日本政府保持谨慎态度。有专家认为,上调消费税的做法是因果倒置。如果日本政府加税而又不能把额外收入转移给居民部门,那么后者将不堪重负。安倍政府推进改革不力,最终导致了当前被迫增税的窘境,甚至可能因增税而引发又一轮经济衰退。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贸易风险或将冲击金融市场(2019-05-09)
尽管中美两国有望达成贸易协议,但本文认为,鉴于特朗普近期威胁称,如果美国国会不批准《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贸易协定》,美国将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特朗普政府可能将对贸易伙伴国征收汽车关税,因而金融市场面临贸易政策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可能将对美国未来几个月的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英国脱欧延期或将影响英、欧政治格局(2019-04-23)
英国脱欧延期意味着,原本被排除在外的该国政党将参加欧洲议会选举。这种情况下,英国工党有望成为新一届欧洲议会中的最大政党,欧洲中左翼政党和右翼民族主义政党之间的斗争有可能加剧,从而导致欧洲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还可能有助于新成立的英国政党在国内政坛取得突破,从而进一步动摇该国的两党政治体系。
经济学人:外储币种多元化梦难圆(2019-04-23)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末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总量中的占比降至62%。各国储备管理机构对美元的追捧似乎有所降温。然而,各国外储当局最终会发现自己很难摆脱美元。其主要原因并不是美元替代品的缺陷,而在于美元贬值的代价大到令各国难以承受。储备管理机构不同于普通的资产组合管理者,因为它们还负有保持本币竞争力以支持出口的职责,这就意味着它们难以长久地降低美元储备的占比。
经济学人:美欧债市的不祥之兆(2019-04-18)
3月底,1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跌破零点,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长短期倒挂。美德债市的这种悲观情绪使得市场担心,全球经济将由2017和2018年间的高涨转入下滑。然而,当前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形势截然不同,真正令人非常担忧的只是欧洲。面对经济下行风险,德国等财政健康的欧元区成员国应采取协调一致的财政放松措施。否则,欧元区就可能再次陷入经济停滞,重回金融危机之后的困境。
新东方展望:美国高压策略激发欧洲反美情绪(2019-04-18)
特朗普政府对欧洲施加各种条件和限制的强烈意愿已导致欧洲社会各阶层的反美情绪急剧高涨。欧盟已对美国做法予以回击,推出贸易往来支持工具来抵制美国政策。美国的压制策略只能适得其反,促使欧洲的反美情绪愈发高涨。在反美情绪蔓延的背景下,欧洲领导人可能会出台其他强硬措施来对抗美国。
经济学人:英国脱欧将打击欧盟小国(2019-04-16)
英国脱欧加重了欧元区弥漫的不确定性。当前,英国经济与欧盟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已经变得比2007~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更深。削弱双方经济联系的最大受害者将是英国,但欧洲其他国家也不会毫发无损。开放型小经济体将是欧洲的最大受害者,尤其是与英国贸易关系最密切的比利时、爱尔兰和荷兰三国。作为货币联盟的小成员国,这些国家难以指望欧洲央行会为了帮助它们而在整个欧元区实行货币放松。相反,它们的政府则可能需要采取经济刺激政策。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美国货币政策处于中性水平(2019-04-09)
诚如普遍预期的那样,美联储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决定维持利率不变,但本次会议的其他决议对市场和投资者具有重大影响。美联储大幅下调加息预期,并且宣布放缓缩表操作。这表明由利率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所决定的美国货币政策正处于或非常接近中性水平,而且这些决议对市场和投资者具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