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3-11-28)
2023年第三季度,暑期旅游旺季来袭,人们出游热度高涨,避暑游、研学游、演唱会+旅游、文博游等市场火爆。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36.7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15.80亿,同比增长75.5%。2023年,我国疫情方控制政策优化,国内旅游需求爆发,旅行社数量也大幅增长,2023年我国旅游需求将加速恢复,旅行社数量也将迅速增多,支撑我国旅游业快速修复。目前旅游业还存在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景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安全管理有待提升;旅游行业监管不严的问题。预计未来旅游行业将会朝着多元化旅游、科技旅游和全域旅游三方面发展。
2023年9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3-10-27)
世界旅游联盟及浩华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的《2023年下半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3年下半年市场仍保持“高开稳走”的态势。压抑三年之久的出游需求在上半年出现井喷式释放后,从业者也看到全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全面复苏还存在一定挑战,民众的旅游消费力有所克制;另一方面,2023年上半年需求强力回弹,但供给端的恢复却并非一蹴而就,市场冷热不均,因此行业出现了一些旅游乱象和体验不佳的情况。中秋、国庆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次高达8.26亿人次,同比增长了惊人的71.3%。与2019年同期对比,按可比口径计算,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1%,国内出行人次增幅明显,为疫后4年来最好成绩。但相对2019年国庆假期旅游人次9.43%的增长率,仍相差5.3个百分点。
2023年8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3-09-28)
世界旅游联盟及浩华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的《2023年下半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3年下半年市场仍保持“高开稳走”的态势。压抑三年之久的出游需求在上半年出现井喷式释放后,从业者也看到全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全面复苏还存在一定挑战,民众的旅游消费力有所克制;另一方面,2023年上半年需求强力回弹,但供给端的恢复却并非一蹴而就,市场冷热不均,因此行业出现了一些旅游乱象和体验不佳的情况。暑期刚过,2023年“十一黄金周”的旅游产品预订已然开启。多个旅游预订平台的数据显示,“十一”有望延续2023年旅游的火热态势,或催生“最火十一假期”。
2023年7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3-08-30)
2023年以来,随着国家对于疫情管控措施的逐步调整,旅游行业市场开始加速复苏。受国内宏观政策利好的影响,国内各地也陆续发布促进旅游消费相关政策,压抑三年的出行需求被加速释放,国内旅游市场迎来全面复苏。此外,三年的承压,旅游行业产业链遭受重创,无法快速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综合考虑,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需要一定的自我修复时间。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同比增长63.9%;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30万亿元,同比增长95.9%。
2023年6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3-07-28)
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同比增长63.9%;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30万亿元,同比增长95.9%。世界旅游联盟及浩华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景气报告》显示,疫情爆发以来,国内旅游综合景气指数降为负值,受疫情管控放开的影响,2023上半年旅游综合景气指数自疫情以来首次高走至正值。此外,三年的承压,旅游行业产业链遭受重创,无法快速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综合考虑,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需要一定的自我修复时间。预计未来旅游业将朝着三个方面发展:一是消费者更注重旅游体验;二是旅游业的数字化与科技创新;三是地域性与本土旅游兴起。
2023年5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3-06-29)
2023年端午节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同比增长32.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3.10亿元,同比增长44.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4.9%。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预计未来旅游业将朝着三个方面发展,其一,消费者更注重旅游体验;其二,旅游业的数字化与科技创新;其三,地域性与本土旅游兴起。
2023年4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3-05-29)
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的信心虽然高于2019年,并不意味着实际业绩会迅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消费市场信心进一步建立、民众对新冠病毒主动规避以及旅游产业链的自我修复等因素,均说明供给市场仍需要一定的自我修复时间以此满足和匹配更快的需求回弹。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全国假日市场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预计未来旅游业将朝着三个方面发展,其一,智慧旅游大众化;其二,体验式旅游发展;其三,科技数据在旅游经济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
2023年3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3-04-25)
疫情长期影响下的市场修复总要有一个“观望-试探-恢复-增长”的渐进过程。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完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旅游业仍处于蛰伏期,国内旅游除三亚、东北等具有冬季旅游特点的地区略有起色,全国大部分地方仍处于观望、准备和等待中;出入境旅游同样也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3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同比增长73%,约恢复至2019年的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9%,约恢复至2019年的71%。2023年全年入出境游客人数有望超过9000万人次,同比翻一番,恢复至疫情前的31.5%。
2023年2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3-03-30)
疫情长期影响下的市场修复总要有一个“观望-试探-恢复-增长”的渐进过程。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完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旅游业仍将处于蛰伏期,国内旅游除三亚、东北等具有冬季旅游特点的地区略有起色,全国大部分地方仍处于观望、准备和等待中;出入境旅游同样也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3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同比增长73%,约恢复至2019年的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9%,约恢复至2019年的71%。2023年全年入出境游客人数有望超过9000万人次,同比翻一番,恢复至疫情前的31.5%。
2022年12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3-01-30)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亲切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主办的春节团拜会上,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城乡居民在浓浓的家国情怀和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开启了春节之旅。2023年春节假日七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加30.0%,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1%。从春节假期七天的出游人次和旅游消费的日环比数据来看,前三天稳步增长,第三天达到峰值,之后小幅回落,节后错峰出行,已经是正常年份春节假日旅游市场的正常节奏。
2022年11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2-12-27)
国内旅游经济景气指数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分别为95.6、97.8、85.6,环比分别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总体处于景气荣枯线(100)之下。国内旅游市场小幅度收缩,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0.94亿人次,比2021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2021年同期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8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3万亿元。
2022年10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2-11-28)
随着政策的调整乃至进一步优化,中国的旅游业也会强劲复苏。甚至有理由认为,旅游业会在疫情过后产生更大的需求,因为疫情促进了远程办公技术的普及。全球很多公司已经实行3+2混合办公和灵活的办公模式,携程也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3+2的远程办公模式,员工每周可以选择两天在家办公。混合办公的模式普及以后,人们会有更多的灵活时间用于陪伴家人和举家旅游。另外,远程技术的普及,也可以促进一些公司的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和获取资源和人才。比如携程公司近年来的海外业务发展迅速,未来有机会成为在全球领先的中国旅游企业,而业务的增长也包括有望吸引更多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
2022年9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2-10-26)
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20.94亿,比上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15.99亿,同比下降17.3%;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4.94亿,同比下降34.6%。分季度看,其中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8.30亿,同比下降19.0%;二季度国内旅游人次6.25亿,同比下降26.2%;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次6.39亿,同比下降21.9%。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其中,城镇居民出游消费1.42万亿元,同比下降25.8%;农村居民出游消费0.30万亿元,同比下降33.5%。
2022年8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2-09-27)
如今,中国旅游产业已经进入饱受新冠疫情冲击的第三个年头,依旧受到此起彼伏的区域性疫情影响,但在国内疫情管控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的背景下,常态化防疫举措有序展开,国内旅游市场逐步回暖。然而,伴随着新冠毒株的持续变异、俄乌冲突引发战争等国际不稳定因素的增多,从业者对于国内旅游市场的信心若要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仍需时日。进入2022年下半年,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放宽了入境隔离政策、通信行程卡取消「星标」、暑期的来临等国内旅游业复苏的利好消息接踵而至,从业者对于2022年下半年国内旅游市场的预期秉持较为积极的态度,综合景气指数相比去年同期呈明显上升态势。但其相对于上半年而言,仍有些许下滑。这其中缘由,也与上半年旅游景气问卷发布较早导致景气指数略有虚高有关。
2022年7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2-08-29)
回顾2021年,国内旅游市场有序复苏,但旅游经济的回弹幅度低于预期。尤其2021年下半年,全国旅客数量12.75亿人次,仅为疫情同期(2020下半年)的66%、疫情前同期(2019下半年)的43%,主要是部分地区疫情反复、河南/山西汛情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此外,2021年国民经济对疫情的修复能力边际效应递减,在面临“供给冲击、内需收缩和预期走弱”的三重压力下,国内经济恢复势头放缓。而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所受冲击无可避免。2022年上半年,受新一轮疫情影响,旅游市场数据明显弱于去年同期。横向对比,过去两年来综合景气指数呈现升温态势。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从业者更趋于动态灵活地应对零星爆发的地区疫情,因此疫情对国内旅游业的负面影响逐步收缩,从业者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缓步回升。
2022年6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2-07-28)
回顾2021年,国内旅游市场有序复苏,但旅游经济的回弹幅度低于预期。尤其2021年下半年,全国旅客数量12.75亿人次,仅为疫情同期(2020下半年)的66%、疫情前同期(2019下半年)的43%,主要是部分地区疫情反复、河南/山西汛情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此外,2021年国民经济对疫情的修复能力边际效应递减,在面临“供给冲击、内需收缩和预期走弱”的三重压力下,国内经济恢复势头放缓。而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所受冲击无可避免。2022年上半年,受新一轮疫情影响,旅游市场数据明显弱于去年同期。横向对比,过去两年来综合景气指数呈现升温态势。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从业者更趋于动态灵活地应对零星爆发的地区疫情,因此疫情对国内旅游业的负面影响逐步收缩,从业者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缓步回升。
2022年5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2-06-28)
目前旅游行业还存在行业信心明显回落、企业发展面临人才流失和企业融资需求持续增加的问题。进入5月份以来,在“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的指引下,各种稳增长及促消费举措陆续落地,疫情防控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为旅游业复苏提供了政策支撑。在各种纾困政策和促消费政策的支撑下,2022年暑期旅游产业链的稳定性增强,需求端的修复也将获得全方位的支撑,市场将重回复苏轨道。结合政策端的利好以及消费端的反应,2022年暑期的长线出游及出行需求将迎来加速修复,同时中短线需求仍将构成整个暑期市场的基本盘,成为整个暑期客流量的主力。
2022年4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2-05-26)
回顾2021年,国内旅游市场有序复苏,但旅游经济的回弹幅度低于预期。当前,新冠疫情对行业冲击仍在持续,宏观经济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在旅游业表现的更为明显,旅游业资金、就业等系统性风险仍在累积,必要出行之外的旅游消费意愿和企业家信心同步收缩。2022年全年旅游经济预期下调为谨慎乐观,我们要对困难、问题和风险做好更充分的准备。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疫情影响和市场因素,预计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39.8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30.5%,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预计出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达2成,恢复至2019年的2~3成。
2022年3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2-04-28)
回顾2021年,国内旅游市场有序复苏,但旅游经济的回弹幅度低于预期。尤其2021年下半年,全国旅客数量12.75亿人次,仅为疫情同期(2020下半年)的66%、疫情前同期(2019下半年)的43%,主要是部分地区疫情反复、河南/山西汛情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此外,2021年国民经济对疫情的修复能力边际效应递减,在面临“供给冲击、内需收缩和预期走弱”的三重压力下,国内经济恢复势头放缓。而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所受冲击无可避免。因此,从业者对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的回归信心不稳,综合景气指数仍为负值。但是,横向对比,过去两年来综合景气指数呈现升温态势。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从业者更趋于动态灵活地应对零星爆发的地区疫情,因此疫情对国内旅游业的负面影响逐步收缩,从业者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缓步回升。
2022年2月旅游行业月度监控报告(2022-03-30)
回顾2021年,国内旅游市场有序复苏,但旅游经济的回弹幅度低于预期。尤其2021年下半年,全国旅客数量12.75亿人次,仅为疫情同期(2020下半年)的66%、疫情前同期(2019下半年)的43%,主要是部分地区疫情反复、河南/山西汛情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此外,2021年国民经济对疫情的修复能力边际效应递减,在面临“供给冲击、内需收缩和预期走弱”的三重压力下,国内经济恢复势头放缓。而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所受冲击无可避免。因此,从业者对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的回归信心不稳,综合景气指数仍为负值。但是,横向对比,过去两年来综合景气指数呈现升温态势。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从业者更趋于动态灵活地应对零星爆发的地区疫情,因此疫情对国内旅游业的负面影响逐步收缩,从业者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缓步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