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德国出口短期内难以复苏(2019-11-26)
德国经济在2018~2019年间急速减速,主要是由于净出口由顺差转为逆差。而德国出口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则在于,全球贸易增长在2018年丧失动能,并在2019年中期完全陷入停滞。对德国中期出口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关于英国脱欧和美中贸易冲突的预期、以及美国加征汽车进口关税风险的影响。先行指标显示,德国出口在2020年第1季度末之前难以复苏,但有望在此后企稳。
德国经济在2018~2019年间急速减速,主要是由于净出口由顺差转为逆差。而德国出口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则在于,全球贸易增长在2018年丧失动能,并在2019年中期完全陷入停滞。对德国中期出口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关于英国脱欧和美中贸易冲突的预期、以及美国加征汽车进口关税风险的影响。先行指标显示,德国出口在2020年第1季度末之前难以复苏,但有望在此后企稳。
1971年印巴战争中美印关系跌至谷底以来,两国在历届美国和印度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建立起更牢固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然而,2019年双边贸易摩擦因一系列争议问题升级。印度的一个主要担忧是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3月决定结束印度作为美国普惠制受益者的地位。美国的决定是基于其评估,即印度没有为美国产品进入该国市场提供公平合理的准入。尽管美印贸易谈判因一系列有待解决的复杂问题而面临重大障碍,但为达成一项折衷的双...
2019年很多亚太经济体的出口部门都遭遇了强劲阻力。美中贸易战、全球电子品需求下滑、欧盟和美国制造业减速以及中国消费支出走弱都加剧了亚太出口的低迷态势。全球电子品行业下滑是年初以来亚太出口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近期全球电子品需求的回升迹象为东亚电子品制造业带来了一线曙光。
过去20年间,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大大加深,如今中国大陆已占到澳大利亚全球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迅速,对多种澳大利亚大宗商品的需求强劲增长;教育和旅游等新兴出口部门也迅速崛起。对华贸易关系的飞速发展令澳大利亚受益匪浅:这种关系令该国免遭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并使其保持27年不间断的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出口方向的深远转变也增大了澳大利亚对中国经济减速的脆弱...
经济发展所呈现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导性可能有所下降。一系列广泛估测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许多发达经济体的进口价格对其名义有效汇率变动的敏感度已经下降。在本世纪的前10年,发达经济体的汇率变得对进口价格的传导率约已从42%降至30%。导致这种变化的部分原因在于全球价值链的兴起。
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贸易降幅超出了全球经济活动降幅,与标准贸易模型所显示的二者等量下滑不符。学界对这次“贸易大滑坡”进行了广泛研究,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本文运用美国的数据,对不同的解释进行了评估。本文结论为:对贸易滑坡以及随后复苏的贡献度最大的因素为零售业库存,其后依次为保护主义政策、中间投入品贸易以及贸易融资。相比之下,生产率和需求冲击的影响则微乎其微。
在近日举行的G20大阪峰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中美两国宣布双方的贸易战再度休战,这是本次峰会的最大成果。在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放缓之际,中美重启贸易谈判消除了全球经济和贸易面临的一个重大下行风险。除中美双边会谈取得成果外,G20峰会本身的实质性成果寥寥无几。
粮食安全是一个长期问题。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各地粮食产量差距拉大。对人口众多的亚太地区而言,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亚太地区在寻求可持续粮食安全方面面临四项重大挑战。各国应致力于通过采取灵活贸易机制来消除粮食产量的地区差异,进而化解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
经过近20年的谈判,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近日达成一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向全球的保护主义者发出了加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可使各方受益的信号。该协定表明,在美国威胁将挑起一场贸易战之际,欧盟愿意做出贸易妥协。南方共同市场的4个成员国也认为其能从加强贸易合作中获益。因而,这项协定对双方而言都是一项重要成就。
近日,美国能源部将美国出口的液化天然气更名为“自由天然气”。其目的是以保护欧洲能源安全为由,通过威胁制裁手段来迫使欧洲放弃更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而选择购买美国天然气。美国应对俄罗斯油气产品或中国电信技术的方法已经表明美国是一个不可靠的盟友、不值得信赖的商业伙伴,而且在自由公平的全球市场上缺乏竞争手段。美国对竞争采取的胁迫策略如果得逞,将迫使世界以更大的代价接受更差的替代方案。世界需在...
国际能源署对2018年、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预期值分别维持130万桶/日和140万桶/日不变。2018年油价上涨对石油需求的影响正在消退,这有助于抵消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主动力将来自非经合组织,其增量将由2018年的87.5万桶/日升至2019年的115万桶/日,其中62%来自中国和印度。12月份,全球石油供应量为1.006亿吨,同比下降95万桶/日,主要原因在于欧佩克减产。全球油市回归均衡需要时间,而...
2018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71美元/桶。美国能源部预计,2019年和2020年布伦特原油均价将分别为61美元/桶和65美元/桶。估计2018年美国原油产量1090万桶/日,同比增长160万桶/日,产量及其增幅双双创下历史新高。预计2019年和2020年美国原油产量将分别增至1210万桶/日和1290万桶/日。
1~10月份,全球矿产铜产量同比增长约2.4%,精铜产量增长1.2%。全球精铜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约2.8%;中国之外的消费量下降约0.5%,而中国表观需求量增长7%。1~10月份,全球精铜市场出现约54.5万公吨的供应缺口。12月份,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月平均现货铜价由上月的6193.00美元/吨下跌至6094.21美元/吨。
随着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及2017年美国退出TPP、并屡屡威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大。3月份以来,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不断升级的美中贸易冲突。美中贸易冲突及其导致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到全球贸易与投资。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过去75年中,美国一直是规则化贸易体系的首要倡导者,而今却变为该体系面临的最大威胁。而规则化贸易体系为世界各国参与贸一体提供了公平且稳...
《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于2018年7月17日正式签署。从该协定的规模、内容及其对国际贸易政策体系的影响而言,这都是一项重要协议。日欧协定的签署将有助于全球共同遏制日益升温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促进规则化国际贸易政策体系的建立。
特朗普总统的“美国优先”路线严重偏离了70多年来美国领导多边秩序的指导原则。通过WTO及其他国际制度,这种多边秩序确定了各国的贸易与经济交易规则。以中日两国领导人为首,亚洲领导人应大胆承诺抵制保护主义,并在WTO既定规则内加强合作。亚洲的集体领导不仅能促进RCEP及其他区域内项目的进展,还有助于保护全球体系,并尽可能减少保护主义路线造成的损失。
美国退出TPP之后,日本成为TPP领导者,发挥了引人瞩目的作用。TPP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日本的国际经济战略,这对美日关系具有鲜明的多重意义:日本努力追求经济利益;日本获得TPP领导权;日本防务产品销售可能受益于TPP。鉴于这些因素,美国重新考虑参与TPP才是明智之举。
CPTPP谈判或许是日本首次在国际谈判中发挥主导作用。美国退出TPP后,三个条件令日本得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首先,安倍晋三长期担任日本首相,从而确保了相关决策的效率;第二,日本为CPTPP谈判进行了充分准备。第三,日本国内各界大多支持TPP的理念。然而,这三个条件有可能被削弱,从而令日本的全球化战略面临挑战。
亚太经济体所在的世界经济环境正在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来自两大力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力量在于,世界涌现出很多关键经济体,从而推动世界秩序走向全球化。自下而上的力量则是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其动力来自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主要经济体的领导,多极世界的发展将举步维艰。在没有发达经济体领导的情况下,地区共同领导模式可能是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