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印度退群难阻RCEP前进() RCEP中15国的领导人结束了谈判,准备在明年2月签约;但印度却不准备参加。往往只有在外国市场的诱惑力足以抵消对外国竞争的担忧的情况下,贸易谈判才能成功。但对印度来说,RCEP提供的外部诱惑与担忧却极不对称。即使没有印度,RCEP也拥有世界经济总量的近30%以及相同份额的人口。其成员国涵盖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RCEP不仅关注削减产品关税,也包括有益的投资规则和初创的知识产权规则,还可带来物流方面的利益。
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贸易战重创中国就业是无稽之谈() 特朗普对中国经济做出的最新误读会使人以为外中国制造业岌岌可危;然而,关于美国加征关税造成中国陷入就业危机的言论实属无稽之谈。首先,美国加征关税以来,中国制造业就业降速不增反减。再则,贸易战给中国制造业造成的直接就业损失看起来微乎其微。将贸易政策建立在虚假前提之上或许是向美国公众兜售该政策的有效方式,但对中国搞这一套却很难奏效。
摩根大通:中国应对贸易战升级()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新关税将使中国GDP增速减少0.3个百分点。面对贸易战升级,中国加大对本国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预计2019年4季度中国GDP增速将减缓;随着经济支持措施开始奏效,经济增速从2020年中期开始将缓慢回升。预计2019年、2020年经济全年经济增速将分别为6.2%和6.0%。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将使人民币承受更大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打开了人民币进一步下跌的空间,预计2019年末、2020年年中汇率将分别为7.35和7...
Markit:出口滑坡拖累亚太经济增长() 中美贸易战及全球电子产品行业的持续衰退导致今年上半年亚太地区出口额锐减。韩国和新加坡是亚洲众所周知的晴雨表,这两个严重依赖出口的经济体的出口额在近几个月中锐减,严重拖累了GDP增长。鉴于中美贸易战仍在持续、全球电子产品业步入周期性衰退、美欧主要出口市场增长放缓以及日韩贸易摩擦升级,因而亚太地区出口业仍将面临巨大阻力。Markit预计,今明两年亚太地区实际GDP增速将从2018年的4.8%分别降至4.5%和4.4%。
东亚论坛:东盟澳新自贸协定对区域一体化的启示() 东盟澳新自贸协定富有多重意义。该协定所规划的许多愿景已经实现。对当前处于谈判阶段的RCEP而言,东盟澳新自贸协定可被视为一个成功范本。东盟澳新自贸协定表明,达成一项协议以及启动能够持续加深进一体化的进程具有很大价值。在全球贸易体系面临诸多威胁之际,东盟澳新自贸协定的成功之处值得借鉴。
国家利益:美印贸易关系趋冷() 美国以印度缺乏 “公平合理”的市场准入为由,决定取消给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这是特朗普总统任内针对印度采取的最严厉行动。这或许表明,10年来不断增进的美印伙伴关系进入一种贸易争端久拖不决的新常态。美国国会和总统对印度采取更强硬的措施表明,美国共和党内部普遍担忧印度是一个美国内乱之源。
Markit:RCEP将在亚太地区缔造一个巨型自贸区() 15个亚太国家于11月4日完成关于RCEP的谈判,预计将于2020年2月签署该协定。参与谈判的印度虽然决定退出该协定,但有望在日后加入。该协定将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在该区创建一个巨型自贸区。RCEP将通过扩充现有协定的范围和吸引其他国家加入,成为进一步推进亚太贸易自由化的基石。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美中贸易协议实为权宜之计() 10月11日,中美达成一项口头协议,内容包括中国承诺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以及美国承诺暂停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该协议意味着,经过18个月以来的不断升级后,中美贸易战迎来一个可喜的暂时休战期,而且该协议或将降低特朗普实施最后一批加征关税措施的可能性。然而,该协议没有侧重解决导致两国紧张局势加剧的许多根本性问题,因而更像是权宜之计,而非永久性解决方案。
汇丰银行:美中贸易战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全球层面上,投资是贸易战的主要受害者。迄今为止,贸易战对第三方出口的附带性损害因国家、产品结构以及替代难度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到2019年末,全球经济仍面临贸易战升级的可观风险。基于美中贸易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也不会升级的假定,汇丰银行预计,2019年全球GDP增速将下滑至2.3%,2020年全球增速进一步下滑至2.2%。
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国并非贸易战赢家()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中国经济减速归功于贸易战,但事实并非如此。对美贸易额在中国GDP中的占比很小,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与贸易战无关。随着贸易战的继续,事实证明,特朗普声称美方将轻松获胜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而且他所谓重重困境将迫使中国领导人屈从于美国的贸易要求的观点愈发受到质疑。
经济学人:贸易战打击美国企业投资() 贸易战对美国企业投资的直接影响有限。然而,真正重要的是贸易战导致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行为造成的更广泛影响。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贸易战促使部分企业削减了投资。悲观派担心,资本支出滑坡的连带效应短期之内可能导致企业裁员,从而损害消费者信心;长期来看则可能损害生产率。贸易战对美企投资的最终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中对抗是否会升级。外贸依赖度最大的美国经济部门显然已陷入低迷,如果这种局面波及其他经济部门,就...
Markit:美中贸易战升级() 随着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实施新一轮加征关税措施、以及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美中贸易战进一步升级。这将再度打击中国制造业,并且波及整个亚洲制造业供应链,进而导致亚太贸易前景进一步恶化。亚太各国央行愈发担心本地区贸易前景恶化,因而近几个月的放宽货币政策浪潮将延续下去。
德意志银行:德国出口短期内难以复苏() 德国经济在2018~2019年间急速减速,主要是由于净出口由顺差转为逆差。而德国出口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则在于,全球贸易增长在2018年丧失动能,并在2019年中期完全陷入停滞。对德国中期出口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关于英国脱欧和美中贸易冲突的预期、以及美国加征汽车进口关税风险的影响。先行指标显示,德国出口在2020年第1季度末之前难以复苏,但有望在此后企稳。
Markit:美印贸易摩擦将走向何方() 1971年印巴战争中美印关系跌至谷底以来,两国在历届美国和印度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建立起更牢固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然而,2019年双边贸易摩擦因一系列争议问题升级。印度的一个主要担忧是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3月决定结束印度作为美国普惠制受益者的地位。美国的决定是基于其评估,即印度没有为美国产品进入该国市场提供公平合理的准入。尽管美印贸易谈判因一系列有待解决的复杂问题而面临重大障碍,但为达成一项折衷的双边贸易协议...
Markit:电子品订单反弹为亚太出口带来一线曙光() 2019年很多亚太经济体的出口部门都遭遇了强劲阻力。美中贸易战、全球电子品需求下滑、欧盟和美国制造业减速以及中国消费支出走弱都加剧了亚太出口的低迷态势。全球电子品行业下滑是年初以来亚太出口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近期全球电子品需求的回升迹象为东亚电子品制造业带来了一线曙光。
Markit:对华经济关系加深令澳大利亚喜忧参半() 过去20年间,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大大加深,如今中国大陆已占到澳大利亚全球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迅速,对多种澳大利亚大宗商品的需求强劲增长;教育和旅游等新兴出口部门也迅速崛起。对华贸易关系的飞速发展令澳大利亚受益匪浅:这种关系令该国免遭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并使其保持27年不间断的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出口方向的深远转变也增大了澳大利亚对中国经济减速的脆弱性。
欧洲央行:全球价值链改变了汇率与进口价格的关系() 经济发展所呈现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导性可能有所下降。一系列广泛估测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许多发达经济体的进口价格对其名义有效汇率变动的敏感度已经下降。在本世纪的前10年,发达经济体的汇率变得对进口价格的传导率约已从42%降至30%。导致这种变化的部分原因在于全球价值链的兴起。
VoxEU:如何解释全球贸易大滑坡() 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贸易降幅超出了全球经济活动降幅,与标准贸易模型所显示的二者等量下滑不符。学界对这次“贸易大滑坡”进行了广泛研究,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本文运用美国的数据,对不同的解释进行了评估。本文结论为:对贸易滑坡以及随后复苏的贡献度最大的因素为零售业库存,其后依次为保护主义政策、中间投入品贸易以及贸易融资。相比之下,生产率和需求冲击的影响则微乎其微。
美国农业部:4月份全球农产品供求预测()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4月份数据显示,2017/2018年度全球粮食产量估算值为26.16亿吨,2018/2019年度为26.11亿吨;2017/2018年度小麦产量为7.63亿吨,2018/2019年度为7.33亿吨;2017/2018年度粗粮产量为13.57亿吨,2018/2019年度为13.77亿吨;2017/2018年度大米产量为4.95亿吨,2018/2019年度为5.01亿吨;2017/2018年度棉花产量为1.24亿包,2018/2019年度为1.19亿包;2017/2018年度油籽产量为5.78亿吨,2018/2019年度为5.95亿吨。
国际能源署:2月号石油市场月报() 国际能源署对2018年、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预期值分别维持130万桶/日和140万桶/日不变。2019年1月份,因石油出口国维也纳协定生效以及阿尔伯塔减产,全球石油供应量环比下降140万桶/日,至9970万桶/日;欧佩克原油产量环比下降93万桶/日,至3083万桶/日,创下接近4年来的新低。2月初,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达到62.75美元/桶,创2个月新高,与WTI价差约为10美元/桶。
美国农业部:2月份全球农产品供求预测()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月份数据显示,2017/2018年度全球粮食产量估算值为26.15亿吨,2018/2019年度为26.03亿吨;2017/2018年度小麦产量为7.63亿吨,2018/2019年度为7.35亿吨;2017/2018年度粗粮产量为13.57亿吨,2018/2019年度为13.72亿吨;2017/2018年度大米产量为4.95亿吨,2018/2019年度为4.96亿吨;2017/2018年度棉花产量为1.24亿包,2018/2019年度为1.18亿包;2017/2018年度油籽产量为5.76亿吨,2018/2019年度为5.93亿吨。
国际谷物理事会:1月份全球粮食市场报告() 2018/2019年度全球粮食(小麦和粗粮)产量预期值上调1000万吨,至20.89亿吨,同比仅略有下降;全球粮食期末库存预期值上调500万吨,至5.66亿吨,为3年来的最低水平。1月份国际谷物理事会粮食和油籽日交价格指数较11月上涨1%,其中玉米和小麦日交价格指数上涨,而大豆日交价格指数下跌。
美国能源部:12月份短期能源展望() 11月份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为65美元/桶,环比下降16美元/桶,为2014年12月份以来的最大环比降幅。美国能源部预计,2019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为61美元/桶,而WTI原油均价将比布伦特原油均价低7美元/桶。预计2018年美国原油产量将从2017年的940万桶/日增至1090万桶/日,2019年将增至1210万桶/日。
国际能源署:12月号石油市场月报() 国际能源署对2018、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预期值分别维持130万桶/日和140万桶/日不变。11月份,全球石油供应量环比减少36万桶/日,降至1.01亿桶/日,原因是北海、加拿大和俄罗斯减产;欧佩克原油产量环比增长10万桶/日,至3303万桶/日。近期油价波动剧烈。10月初,因市场担忧美国实施对伊制裁,布伦特油价冲高到86美元/桶。然而,由于欧佩克其他产油国的增产量足以抵消伊朗减产的减产量,37天后布伦特油价已跌至58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