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息网logo标识

中国行业发展报告

收起菜单

《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解读

一、《工作方案》出台背景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是关乎工业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领域。当前,钢铁行业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是影响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矛盾。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二、《工作方案》主要目标
《工作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量的增长方面,提出了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发挥好支柱产业的压舱石作用,守住稳增长的底线,同时又要促进行业经济效益的回升,避免持续下行的局面。在质的有效提升方面,引导行业和企业破除粗放的产能扩张、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更加注重促进市场供需平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强治理、优供给、促转型、扩消费、增合作等,共提出5个方面10条具体举措,并统筹考虑地方及行业协会职能、财税及金融政策、运行监测与风险预警机制等情况,提出具体要求,为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保驾护航。
三、未来发展预测与投资建议
2025年,在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均持续下降,与钢铁行业相关的主要指标继续偏弱运行的背景下,预计全年全国粗钢产量将在9.8亿吨左右,同比下降2.5%左右。根据《工作方案》2025~2026年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的目标,2025年1~8月,钢铁行业增加值增速6.1%,假设2025年全年增速为6%,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增速仅需达到2%,在高端化趋势下,单位产量产值增加,预计2026年全国粗钢产量下降6%左右。2027年,在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刚需托底的情况下,产量难以继续下降,或将有所反弹。随着政策端释放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等“反内卷”信号,在《工作方案》具体工作的带动下,2025年钢铁行业盈利能力有望好转。不过,不同钢企表现或分化,能有效控制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预计2025年,钢铁行业将实现利润总额8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7倍左右。建议投资者重点支持钢铁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重点支持钢铁企业绿色低碳改造行动。